《陕西日报》刊登张燕研究员学术观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陕西日报》刊登张燕研究员学术观点
发布时间:2019-11-04      作者:宣传信息中心       访问量:3563次  分享到:

2019-11-01   掌中陕西    《陕西日报》

“网红黄河”建设与文化传承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促进黄河文化旅游发展,10月31日,“网红黄河”建设与文化传承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众多专家学者、文化名流和黄河沿线文旅单位代表等通过多种方式建言献策,共同助力黄河文化传承,携手向世界讲好中国黄河故事。

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处和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首先在会上介绍了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青海、甘肃、宁夏、陕西近年推动黄河文旅发展和与中下游联动建设中国黄河旅游经济带,通过连续三届全流域参加的中国黄河旅游大会凝聚万里黄河沿线“同饮黄河水·共铸黄河游”发展意识的成果和做法。据介绍,西北旅游协作区多年来携手共推黄河风情游,并以此促进西北与沿黄各省区的旅游合作及客源互动,近年通过举办中国黄河旅游经济带建设专题研讨会、每年举行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中国黄河旅游风光展,实施联动全流域的系列宣传项目、组建沿黄广播电台旅游推广联盟、推动沿线抖音营销和研学线路开发、联合国家专业机构每年发布《中国黄河旅游发展指数报告》等形式,凝聚了推动沿线互动发展的“同河意识”,逐步积淀了共同打造“网红黄河”行动的基础和元素。

与会人员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讲好黄河故事的要求,对推动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条中华文脉风景线、世界级自然景观长廊和绚丽民俗风情线,社会各界、文旅行业、沿黄各地应进一步形成合力,抓住机遇,创新式、科学化、全域式推动黄河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承,共同携手向世界讲好中国黄河的故事。

研讨会上,场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纷纷围绕“网红黄河”建设与文化传承发表建言。中国黄河经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彭志凯建议说,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创造性转化、高质量发展;二要加强沿黄9省(区)黄河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沿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和生态文化保护带,建立“黄河流域共同体”保护机制,做到统筹规划、统一保护和协调行动;三要依托黄河文化资源和旅游内涵,让旅游成为带动黄河文化发展的载体,在传承中讲述“黄河故事”,在传承中传唱黄河声音。

国新办国新App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陶利明指出,中国四大发明诞生于黄河流域,对全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把中国比喻是一个巨人,黄河就是巨人身上的大动脉,流淌的黄河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传播着中华民族的力量。在今天的新时代征程中,黄河更是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黄河优秀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

著名作家、连续七届参加每年“中国旅游日”秦岭与黄河对话活动的天水市作协主席 王若冰表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脉文化,也是中华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和母床,深入挖掘、整理并弘扬黄河文化对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重铸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围绕“网红黄河”建设话题,曾两度主持《中国黄河旅游发展指数报告》课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首席专家刘志明在建议中指出,黄河是中国文化重要的载体,但在对外传播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从讲好黄河故事开始。越来越多的外国网红正在进入中国市场,他们是对外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自媒体。而中国网红可以成为外国网红和黄河文化的沟通桥梁。

著名词作家、首届中国黄河旅游文化奖文学奖得主化方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不同“特色”,前有《黄河大合唱》“怒吼、咆哮”,反映的是压抑、压迫下的中华民族反抗、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么今天,我们应该唱“青山绿水”“美好生活”、“黄河之恋、之情、之梦”,唱出新时代的“大国奋斗、崛起、复兴”。可以每个流域写一首鲜明特色歌,组合起来又有整体风格的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与此同时,化方已接受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建议,将在2020年第四届中国黄河旅游大会前为黄河旅游创作一首万人传唱的“网红”歌曲。

著名导演艺术家、首届中国黄河旅游文化奖传播奖得主杨嵘表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奔腾的黄河孕育出了多彩的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就像黄河水的一朵朵浪花璀璨夺目。传承中华文化,创建当代中华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每一位当代艺术家责无旁贷的重任!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处长朱耀勋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这与我们今天探讨如何传承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流域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完全一致。 我们要提高认识和站位,要做到高位布局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从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把握黄河文化的战略价值和工作要求,从黄河文化的整体性角度,找准黄河陕西段的战略定位和抓手,以陕西文化资源为起点,部署黄河文化的发展规划。要摸清资源家底,建立黄河文化的资源库;开展专项研究,做好黄河文化的战略定位,同时要聚焦重点难点,以重大规划立项来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以黄河流域系列主体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黄河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以创新的文化形式和消费形式来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黄河文化的重要标志、重要标识,探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新路子、新形式、新示范。

陕西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燕认为,黄河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起源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包括城市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等。黄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自然生态意义上的一条河流,她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识。近年来,沿黄公路的开通,沟通了陕西黄河沿线五十多个景点,并建立了一条陕西境内沿黄的南北生态路、环保路、旅游路,对于陕西黄河沿线地区旅游的带动作用非常强劲,形成了一个大的综合体,囊括了草原、农耕、边塞等多元的旅游文化经济带。

中国沿黄广播旅游推广联盟负责人韩东风表示,黄河文化的弘扬需要通过媒体联盟打破黄河流域内的地域限制。在打造沿黄流域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要注重全域传播,通过这一形式,扩大传播效果,从而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特别是在当前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要创作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品,同时还要进一步将提升现有的活动形式和内涵,探索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和手段,增强文化产品的观赏性、趣味性。

黄河沿线重点景区代表,对“网红黄河”建设也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主动作为意识。港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副总经理、中卫市作家协会主席杨富国表示,沙坡头5A级旅游景区得益于黄河,更应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下保护黄河,将黄河文化的活化石羊皮筏子漂流传承好,继续举办两年一届的“大漠黄河旅游节”,开展“黄河大合唱”和常态化“黄河放歌”活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建设黄河文化展示馆,让“网红黄河”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黄河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亓德洲建议打造黄河流域文化旅游新业态,助力旅游扶贫乡村振兴。通过黄河沿线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力开发房车、自驾游营地、特色民宿、美食街区、非遗产品、演艺剧目、特色产业等新业态,使沿黄贫困地区群众参与其中,通过旅游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让黄河成为造福沿线人民的幸福河。

研讨会上,长期推动沿黄全线旅游合作的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长王晓民介绍,为联合各方共同向世界讲好黄河故事,助力“网红黄河”建设,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已有众多支持黄河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的具体行动,包括参与中国黄河旅游大会联合主办、实施黄河传统地名保护认证、出版黄河地名保护系列丛书、筹备联合国地名专家委员会黄河地名研讨活动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已建议将黄河文旅指数纳入国家指数系列,并在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幸福黄河、网红黄河建设上将有新作为;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已经筹建网红黄河传承与品牌建设专家委员会,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机构已参与其中,未来将为黄河旅游发展、文化传承和国际传播提供专业指导与智库服务。


链接:https://xzzsx.sxdaily.com.cn/amucsite/pad/index.html?from=singlemessage#/detail/8080603?site=4